3月18日,沁源县沁河镇闫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程运输车辆有序进场,将满载的沙土倾倒在铲土机作业范围内,用于土地平整作业。多台挖掘机轰鸣并进,正清理淤泥。数十名工人相互配合,搬运石块,加固渠道。
闫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规划建设3719亩,建设内容包括平田整地、新建排洪渠等。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全部完工后,将形成集中连片的优质土地资源,实现机耕、机收一体化操作,推动土地亩产量、收益率提升。这是沁源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对农业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年来,沁源县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大工程,注重规划设计、严把关键环节、实行建管并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量和质“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预计到2023年底建成10.5万亩。
小并大、短拼长、陡变平、弯改直,粮田变“良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耕作条件更加便利,进一步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夯实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改造后,看着一块块规整的土地,曾经为耕作犯难的农民朋友开心不已。
“以前,到处坡坡坎坎,下地不方便,种庄稼用水也不方便。现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用水方便了,农机也可以进地里干活,不仅人不累、不遭罪,粮食产量也提上来了。”闫寨村村民李俊刚高兴地说。
“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将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的地块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耕作的标准农田,大大降低了人工、田间管理等生产成本,同时也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提高了粮食单产量,保障了粮食总产量。”沁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向丽说道。
春来满目新。放眼沁源乡村,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田间机耕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展。(常珍珍 卫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