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精心挑选的羊毛、一把挑毛刀、一支牛骨梳、一个盛满了水的水盆,在数小时的反复清洗梳理中,一个毛笔笔头渐露雏形……走进上党碧松烟工作坊,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郭丽芳正在熟练地制作毛笔笔头。
45岁的郭丽芳是上党区人,从小在奶奶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做毛笔,后来成为上党碧松烟毛笔制作传承人,在郭丽芳的手里,这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匠心。
据了解,上党碧松烟毛笔成品要达到笔锋尖、齐、圆、健。郭丽芳说:“齐这个功夫就是用骨头梳子,毛料毛尖统统和骨头边一样齐,这就叫齐台子,如果你超了这个板或者不到这个板,证明台子不齐,做出毛笔来也达不到尖、齐、圆、健的效果。”
郭丽芳说:“制作毛笔选料要严谨,制作工艺繁复精湛,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150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是手工活,要求很高的技艺。”
近年来,为了开拓市场,郭丽芳主动走出去,通过参加文博会、旅游节、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提高碧松烟毛笔的市场知名度,开发的精品系列套装陆续销往周边省市。
一支毛笔,传承的不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精益求精的匠心。一门手艺,源自个人的爱好和不懈努力的学习,一份文化,却源自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坚守,才能代代永流传。郭丽芳表示,书画爱好者试笔后给予的认可和赞誉,激励她将上党碧松烟毛笔这一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传承下去,让上党碧松烟毛笔继续为大众妙笔“生花”。(李阳鸿)